在2025年上半年,中銀香港展現出強勁的財務表現,實現了盈利的雙位數增長。期內盈利達到227.96億港元,同比增長11.4%。股東應占盈利為221.52億港元,同比增長10.5%,每股盈利為2.0952港元,股息則上升至每股0.58港元。淨利息收入微降0.4%至250.63億港元,若考慮外匯掉期資金收入,實際淨利息收入為289.29億港元,同比增長0.4%。而淨服務費及傭金收入卻顯著增長25.8%,達62.92億港元,主要受益於保險、證券經紀和基金分銷等業務的增長。此外,淨交易性收益達122.31億港元,同比增長高達131.9%。
- 個人銀行業務的除稅前盈利達到81.81億港元,同比增長22.1%。這一增長主要受益於財富管理需求的回暖,尤其是“私人財富”客戶數增長超過10%,年輕客戶的開戶量更是翻倍。
- 企業銀行的除稅前盈利為66.99億港元,同比下降21.7%。這主要是受到淨利息收入下降及減值撥備增加的影響。然而,銀團貸款、債券承銷和現金管理等業務仍然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 財富業務的除稅前盈利達到100.42億港元,同比增長45.1%。
- 在東南亞,存款與貸款分別增長10.5%和8.4%(剔除匯率影響),顯示出區域協同效應的增強。該業務的品牌也獲得當地獎項的認可,進一步鞏固了市場地位。
經營支出方面,2025年上半年為83.10億港元,同比增長2.3%。成本對收入比率改善至20.76%,同比減少2.22個百分點。
減值貸款比率為1.02%,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總減值準備對客戶貸款比率亦保持在0.88%。信用卡撇賬比率為1.94%,相比去年有明顯改善。
總資本比率上升至25.69%,遠高於2024年末的22.00%。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也提高至23.69%。流動性覆蓋比率在第一季度的平均值為231.50%,第二季度為185.34%,均顯著超出監管要求(≥100%)。
展望
預計盈利實現雙位數增長。積極因素包括香港經濟的復甦,股市活躍(恒指上漲20%)、IPO集資額激增(上半年達1,071億港元,超過2024年全年),以及樓市政策的放寬,這些都將利好銀行業務的發展。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也為公司帶來了新的機遇,跨境理財通和人民幣債券發行等業務持續領先。數位化與區域化的推進,BoC Pay+、數位人民幣及東南亞區域佈局逐步見效,進一步提升了業務效率和市場競爭力。資本充足的情況將支持業務擴張和股息增長,這對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
但是,市場利率的下行趨勢可能持續,這將對淨息差造成壓力,同時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和商業地產的疲弱可能帶來信貸風險和撥備壓力。財富管理和跨境業務的競爭日益加劇,公司需要不斷創新以保持優勢。
利益申報:本人持有上述股票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