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8日星期六

建設銀行與中國銀行2025年首三季度業績

 


建設銀行的營業收入達5602.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4%,而淨利潤為2584.46億元,同比增長0.52%。股東應佔盈利為2573.6億元,增長0.62%。每股收益為1.00人民幣,雖然有所下降(0.99%),但年化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仍達10.32%。在對比中,中國銀行的營業收入為4921.15億元,同比增長2.72%;淨利潤為1895.89億元,增長1.12%。雖然中國銀行在營收和淨利潤的增長速度上稍有優勢,但建設銀行在股東回報的表現更為突出。

 建設銀行的資產總額為453,690.94億元,相較於2024年末增長11.83%;發放貸款和墊款的總額達276,793.62億元,增長7.10%。相對而言,中國銀行的資產總額為375,501.63億元,增長7.10%;客戶貸款和墊款總額為2,335.31億元,增長8.15%。儘管中國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略低於建設銀行,但建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達235.05%,高於中國銀行的196.60%

 建設銀行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達1,817.3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0.33%。這主要得益於存款和同業存放款項的淨增加,顯示出其流動性充裕的特點。中國銀行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則為51.23億元,同比下降69.53%,這主要是由於客戶貸款和墊款投放所造成的現金流出增加。

 建設銀行在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及普惠金融等政策導向領域的布局非常積極。例如,其科技貸款和科創債券投資的增長顯著,科技債的投資量同比增長超過四倍。綠色金融方面,其綠色貸款餘額達到5.89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8.38%。此外,小微企業貸款餘額也有顯著增加。而中國銀行則在非利息收入方面表現強勁,該項收入同比增長16.22%,佔營業收入的33.80%。這顯示出中國銀行在多元化收入結構上的優勢,尤其是在國際業務的擴張上,外幣金融投資增長16.52%

 展望未來,建設銀行有機會持續推進其在低利率環境下的高質量發展路徑,資本充足率穩健,流動性充裕。然而,面臨的風險包括淨利息收入的下降及淨息差的壓力,需要關注利率環境的變化。另一方面,中國銀行則在非利息收入成長及國際業務擴張方面顯示出良好的機會,但經營現金流的顯著下降則帶來了流動性管理的壓力。

 筆者對於兩間公司的業績表現感到滿意。

 

利益申報:本人持有上述股票權益。

2025年11月1日星期六

龍源電力2025年首三季度業績(2025年11月1日)

 


發電量

2025年首三季

2024年首三季

變化

風電發電量(兆瓦時)

46,187,944

43,861,535

5.30%

光伏發電量(兆瓦時)

10,354,443

5,817,665

77.98%

風電光伏發電量(兆瓦時)

56542387

49679200

13.82%

收入

2025年首三季

2024年首三季

變化

風電收入(億元人民幣)

191.44

194.99

-1.82%

光伏收入(億元人民幣)

28.06

17.03

64.81%

風電光伏收入(億元人民幣)

219.50

212.02

3.53%

 

風電的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511小時,同比減少95小時,主要是因為風速同比下降。

 2025年首三季度的風電和光伏發電量,同比增長13.82%。但是風電光伏收入只是同比增長3.52%。風電和光伏的平均上網電價仍然承受下降的壓力。

 經營成本從去年同期的127.31億元增至139.60億元,同比增長9.64%。財務費用淨額小幅上升,從24.93億元增至25.46億元,同比增長為2.13%

 應佔聯營公司和合營企業的利潤從去年的12.28億元下降至9.37億元,同比減少23.70%

 股東應佔利潤為人民幣46.13億元,同比下降19.84%

 未來三年內地風電行業的新稅制措施可能增加風電運營成本。公司可透過綠電綠證交易部分抵消這些成本。

 公司計劃增發A股股票募資不超過50億元,用於海南海上風電及寧夏風電項目。短期內會攤薄每股收益,長遠增加發電量有利收入。

 若補貼回收進展不如理想,將增加公司的融資成本並影響新項目的投資。當然這一切言之尚早,以龍源電力的實力,上述或者只是筆者多慮。

 由於筆者的能力圈有限,看不清龍源電力未來三年的股東應佔利潤的走向,筆者選擇減持以減低風險。

 

利益申報:本人持有上述股票權益。

2025年10月25日星期六

中移動2025年前三季度業績(2025年10月25日)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總營收達到7,947億元,較2024年同期增長了0.4%。主營業務收入為6,831億元,增長了0.8%。股東應佔盈利為1,154億元,同比增長4%,顯示出其經營效率有所改善。

 移動客戶數在20259月達到了10.09億戶,淨增456萬戶。同時,5G網絡客戶數增至6.22億戶,淨增2,300萬戶。移動用戶的平均收入(ARPU)有所下降,從49.5元降至48元。

公司的總資產為2.07萬億元,與2024年底持平。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略微下降至34.0%。經營現金流淨額為1,610億元,與2024年相比下降了28.1%。主要是由於應收賬款的激增,影響了公司的現金流狀況。截至2025年第三季,應收賬款達到1,115億元,較2024年底增加了47.2%

 

展望

數字化轉型加速是公司的主要增長催化劑,成為公司的增長主引擎。隨著企業對數字化服務需求的增加,中國移動的DICT業務和移動雲服務的收入基數也在擴大。新興業務的布局顯示出潛力,包括國際業務和低空經濟等領域。傳統業務的壓力依然存在,特別是移動ARPU的持續下滑和語音業務的萎縮。

中移動在2025年前三季的業績展現其盈利穩定性與成長潛力。公司將錨定“世界一流資訊服務科技創新公司”發展定位,在數字化轉型和新興市場的布局上取得長足的進展。

 

利益申報:本人持有上述股票權益。


2025年10月12日星期日

中移動的新業務 (2) (2025年10月12日)

 


中國移動的移動雲業務是其為政府和個人使用者提供雲服務的主要平臺,發展前景非常廣闊。移動雲廣泛採用了雲原生技術,通過引入CNCFClusterpedia項目,成功提升了多個大規模Kubernetes集群的管理效率,資源檢索速度提高了60%,運維團隊的工作時間節省了50%

 移動雲與超過1200家生態合作夥伴合作,為百萬企業客戶提供多樣化的服務,豐富了其服務生態。與騰訊的合作潛力同樣值得關注。中國移動在政府和企業客戶管道及網路資源方面具備明顯優勢,而騰訊在雲計算技術、人工智慧和產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方面擁有豐富經驗。雙方的合作將實現互補,預計能夠共同推出更具競爭力的行業解決方案,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移動雲的收入預計將保持強勁增長。考慮到中國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移動雲在政府和企業數位化轉型市場的優勢,其未來三年的收入年均增長率有望超過20%。此外,與騰訊的深度合作預計將為移動雲在政府和企業市場及AI解決方案的擴展提供重要支援,這可能使年收入的增長速度進一步加快。

 移動雲還面臨很多潛在機遇。國家對數位經濟東數西算工程以及國產技術的重視,為移動雲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作為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能夠將5G網路與雲和人工智慧技術結合,創造獨特的解決方案,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通過與騰訊的合作,移動雲還可以快速擴展其技術生態和應用場景,吸引更多開發者和客戶,推動業務持續增長和創新。

 中國的雲服務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移動雲面臨來自其他領先雲服務商的壓力。其次,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要求企業不斷投入研發,以保持技術更新和服務的領先地位。與騰訊的合作涉及兩家大型公司,如何高效整合資源和協同運作也是一大挑戰。

 

利益申報:本人持有上述股票權益。

2025年10月5日星期日

淺談龍源電力(6)(2025年10月5日)

 


龍源電力的未來增長前景主要驅動力來自幾個關鍵方面:持續擴張的裝機容量、業務結構的優化以及新興業務的發展。從增長動能來看,裝機規模的擴張主要得益於母公司國家能源集團的資產注入,公司也在積極自主開發,重點布局國家推動的「沙戈荒」風光大基地和海上風電項目,這些大型項目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確保了高確定性。

 公司的光伏業務正經歷快速增長,預計2025年上半年發電量同比增幅將超過70%。公司也在順應電力市場化改革,綠電和綠證交易成為新的收入來源,顯示出中高確定性。至於新興業務,龍源電力正在發展共享儲能項目,並探索氫能和氨能等新領域。雖然這些新業務短期內貢獻有限,但其長期潛力依然可觀。

 根據多家機構的預測,龍源電力在20252027年間的股東應佔利潤有望穩步增長。2025年預計淨利潤為65.7億元,2026年為72.05億元,2027年為77.99億元,同比增長為3.54%9.67%以及8.25%

 電價波動是一個重要的風險。隨著電力市場化交易的擴大,平均上網電價可能會進一步下降。若可再生能源補貼回收進度慢於預期,將影響公司的現金流。此外,新項目投產後,折舊和攤銷的增加可能在短期內對利潤造成壓力。新能源裝機的快速增長與電網建設和調峰能力不匹配的矛盾可能使到部分地區可能出現棄風棄光的限電風險。

 密切關注公司如何在快速擴張與財務成本之間取得平衡,以及後續季度的發電量、利用小時、平均上網電價和經營成本關鍵運營指標。

  

利益申報:本人持有上述股票權益。

2025年9月28日星期日

用未來收入和股息評估京能清潔能源每股價值 (2025年9月28日)


 

2025年上半年,京能清潔能源的股東應占利潤達到了19.83億元,同比下降了4.98%。假設從2025年至2028年,京能清潔能源的年利潤增長情況分別為:相較于2024年的股東應占利潤下降5%、持平0%、增長5%和增長5%。京能清潔能源2025-2028年股東分紅回報規劃2025年、2026年和2027年的現金分紅比例分別不低於當年實現的可供分配利潤的42%44%46%。假設2028年的派息比率也是46%。京能清潔能源20252028年的利潤和派息預測如下。

 

2025

2026

2027

2028

本公司股東利潤(億港元)

35.52

37.39

39.26

41.22

按年增福

2.9%

5.3%

5.0%

5.0%

每股利潤(港元)

0.43

0.45

0.48

0.50

每股派息(港元)

0.181

0.200

0.219

0.230

按年增福

15.8%

10.3%

9.8%

5.0%

我們需要一個折現率來把未來所賺的金錢折現成現值。折現率 = 無風險回報 + Beta(京能清潔能源) x (市場回報 - 無風險回報) = 5.9%。保守假設7%

無風險回報 = 香港10年期政府債券孳息率五年高位 = 4.38%

市場回報 = 6.44% 7.44% (恒生指數過去20年平均每年的回報率,包括股息在內) 保守假設8%(參考股壇老兵鍾記的計算: https://bennychungwai.blogspot.com/2023/05/ddm.html)

Beta(京能清潔能源) = 0.42(Yahoo資訊)

20252027年折現後每股派息的預測如下。

 

2025

2026

2027

總數

每股派息(港元)

0.181

0.200

0.219

 

折現後每股派息(港元)

0.181

0.186

0.191

0.56

今天是20259月,未來三年的每股利潤預測為0.5 x 9/12 + 0.48 x 3/12 = 0.49港元。考慮到京能清潔能源計畫提升電力交易能力,積極推動納入港股通,並研究特別分紅和股票回購,以提升股東回報,假設在未來三年市場能夠至少給予京能清潔能源6PE

京能清潔能源在未來三年的股票價格為2.96港元。折現到2025年為2.42港元。20252027年累積總股息折現到2025年為0.56港元。京能清潔能源每股估值大約為3港元。

以上只是一個大約的估算。歡迎各位網友分享你們的計算方法。

 

利益申報:本人持有上述股票權益。


2025年9月20日星期六

騰訊控股2025年中期業績(2025年9月20日)

 


騰訊控股在2025年上半年表現出色。公司的總收入達到人民幣3,645億元,同比增長14%。毛利亦顯著增長至2,055億元,增幅達21%,毛利率提高至56.4%。這表明騰訊在提升盈利能力方面的努力已見成效,尤其是高毛利業務(如遊戲和視頻號廣告)的比重上升。經營盈利為1,177億元,同比增長14%,而股東應佔利潤達到1,034億元,增幅為16%。每股基本盈利方面達到11.4元。經營活動的現金流淨額達到1,513億元,同比增長20%

增值服務(VAS)收入同比增長16%,達到1,835億元。其中,本土市場遊戲的收入增長顯著,第二季度同比增長17%。在社交網絡方面,收入穩健增長6%,主要受益於手遊內虛擬道具銷售、視頻號直播服務以及音樂付費會員收入的提升。

網絡廣告業務同樣表現搶眼,收入達到676億元,同比增長20%。這一增長主要源自AI驅動的廣告平台升級,提升了廣告的點擊率和轉化率。微信生態內的交易場景深化,特別是視頻號、小程序和微信搜尋的廣告需求強勁,來自電商、快消品等行業的廣告支出均實現增長。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部門的收入也有所增長,達到1,104億元,同比增長10%。金融科技業務受益於消費復甦,商業支付金額恢復同比增長,消費信貸和理財服務的收入也出現了明顯的上升。企業服務的增速亦較前幾個季度明顯加快,主要是企業客戶對AI相關服務的需求激增,以及商家技術服務費的增長。

騰訊在報告中反映出AI無處不在的策略,涵蓋產品、遊戲和廣告等多個層面。騰訊的「混元」大模型能力持續提升,混元3D模型在各類行業評測中排名第一,並已開始應用於遊戲開發和3D打印等領域。此外,微信內部集成的AI功能(如智能搜索、客服系統和視頻總結)使得用戶體驗大幅提升。遊戲業務方面,AI的應用加速了內容製作,推出了擬真虛擬角色,並利用AI推動營銷策略,進一步增強了用戶黏性。在雲業務方面,騰訊的雲服務收入增長明顯,企業服務收入增速加快,主要得益於GPU租賃和API token的需求增加,雲服務的成本效益也在不斷改善,促使毛利率提升。這一增長趨勢顯示出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持續上升,尤其是在AI應用方面。

展望未來,騰訊的AI業務和雲服務仍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公司計劃持續投入於混元大模型的研發,拓展AI在遊戲、廣告、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中的應用,以提升用戶體驗和運營效率。同時,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對雲服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騰訊與中移動近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數字基礎設施、雲服務、AI應用開發、金融科技、出海業務及企業社會責任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日益加大,騰訊在短視頻、廣告和雲服務等市場需持續創新以保持競爭優勢。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也可能對廣告和消費相關業務造成影響。

 

利益申報:本人持有上述股票權益。


建設銀行與中國銀行2025年首三季度業績

  建設銀行的營業收入達 5602.8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1.44% ,而淨利潤為 2584.46 億元,同比增長 0.52% 。股東應佔盈利為 2573.6 億元,增長 0.62% 。每股收益為 1.00 人民幣,雖然有所下降( 0.99% ),但年化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仍...